日光小林
 

  • 部落劇場

     

    莫拉克風災造成小林平埔文化嚴重流失,因此如何復振大武壠文化成了非常重要的任務。民國101年由村民自發性組成立『大滿舞團』,取自原小林公廨「大滿族公廨」匾額而命名之,也是為了紀念當時的小林公廨,團員由小林村民組成,大部分屬於大武壠族,當中年齡最大的有70歲的阿伯,也有年齡最小8歲的小朋友,這幾年不斷的對外演出及在社區擔任文化展演之重要角色,在103年更自籌經費至日本311重建區交流演出,業已成為外賓及遊客指名觀賞之文化團體。

    108年是莫拉克風災十周年,協會與舞團合作共同舉辦『莫拉克十周年小林村巡演-回家跳舞』音樂會,地點分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、台灣戲曲中心、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。音樂會將有社區周邊文創商品之經濟效益,例如門票收入、古謠專輯及小林村植物誌,門票及文創產品皆已產出,目前穩定銷售中。

    若想要觀賞到國家級的演出,我們採預約制,只要人數12人以上即可安排演出,也可以依客戶需求客致化演出,另外也可以搭配活動、遊程、工作營等,是台29線唯一有展演的場域,成為地方獨特且重要的亮點之一。

文化體驗  

    

以大武壠族的文化為發想,開發出一連串的體驗行程,分為工藝類與傳統美食,都是這幾年,透過田野調查,在耆老身上學習來的,再慢慢與地方的產業做結合,規畫出適合體驗的內容,兼具文化與實用性。

   

魚笱體驗

材料:竹子、多花油苷、藤

大武壠族重要的漁獵文化,體驗時使用種類「長枝仔」,將竹子剖開成細枝,數量由自己評估,不能太細,不然容易斷,再使用植物多花油苷的梗,製作成圓圈,放在頂端當作笱頭藤,最後再使用藤皮固定,並纏繞成螺旋狀,就是傳統的漁獵器具「魚笱」,放在小林公廨內,就成為大武壠族的「向神座」,具有神聖性。

十字繡體驗

材料:針、線、繡片、束口袋

傳統工藝之一,仍保留許多日據時代的物件,有其獨特的走針方式與意義,衣服的款式與顏色,也都有完整的紀錄,希望可以透過體驗行程,讓更多人認識族群特有文化,感受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多元族群,親手做一個小束口袋,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體驗。

麻繩杯袋

材料:麻繩

由傳統工藝「網袋」所延伸出來,素材取得方便,且容易上手,商品又非常實用,學會後,還可以有多種變化,使用不同顏色的線材與做法,就可以量身訂做成為各種可收納的物件,108年推動以來,廣受喜愛,可說是一個老少咸宜的體驗行程。

藤環

材料:藤皮

在傳統網袋束口時,會使用到藤環,會因為地區或用途不同,而延伸出不同的做法,這是傳統手工藝中的藤編,藤環是最基礎的入門,如果不好取得藤皮,手邊若有使用過的打包帶,經過裁剪後,也可以成為製作材料,增加循環再利用的意義,學習到工藝文化,又可以愛護地球。 

花環

材料:苧麻、羊齒、雞冠花、圓仔花

祭典中一定會使用的花環,以方便取得的植物當素材,每個原住民族都有習慣使用的植物,大武壠族使用的雞冠花與圓仔花,是屬於這個區域的特色,而公廨中的向神座,也會掛上花環,獻給祖靈「太祖」,祈求一切平安、農作物豐收。

柴燒年糕體驗

材料:米、糖

小林村媽媽堅持傳統,慢工製作年糕,用原鄉山上的龍眼木柴慢慢的燒,有別於一般的瓦斯爐快速製程,有著濃郁的柴香味及黏密的口感。產品的訴求除了好吃的味道外,更帶出童年時偷吃甜粿的回憶。將產品塑造出台灣人普遍的共同童年記憶。每年農曆年前推出柴燒年糕,皆造成搶購供不應求。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柴燒年糕,規畫體驗行程,可以親自感受傳統美食的魅力,也能知道整個製作過程,了解一切得來不易,更珍惜食物的來源。

年糕風車酥

材料:年糕、起酥片

誰說年糕只有一種吃法,為了推廣柴燒年糕,研發風車酥的體驗,使用容易取得的起酥片,與年糕結合,簡單又討喜的外型,吸引許多親子團報名參加體驗行程,成功推廣年糕外,還開發出一個老少咸宜的體驗行程。

農夫體驗/採龍鬚菜、割竹筍

材料:農產品、鹽

2009年莫拉風災後,村民的生計出現問題,於是村民開始大量種植龍鬚菜,因為龍鬚菜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,是高經濟價值的蔬菜,這幾年也開始推動一日農夫的行程,增加另一個收入的形式,促進農民的收入。每年7.8.9月,是竹筍的季節,以前小林村的孩子,每到暑假都要幫忙家裡上山割竹筍,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暑假作業,現在為了讓遊客認識竹筍,於是開發割竹筍體驗,希望可以透過故事,帶給遊客滿滿的感動。   

日光廚房    

 109年底落成的部落廚房,營業時間是每週三到週日,以地方特色美食為主,薑黃雞腿飯、梅醬豬排飯、薑黃臭豆腐等,都是目前的招牌美食,外觀使用竹子當建材,仿造古時候的住屋,再融入大武壠族特色的魚笱,製作成廚房的照明設備,兼具族群特色,成為社區重要的入口意象與地標,除了開放遊客隨時都可以來參訪用餐外,也是村民重要集會的地方,活絡社區活力與凝聚向心力。

公廨    

  公廨是大武壠族人信仰、聚會、牽戲的活動中心,也是族人精神寄託所在,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,見到公廨就代表曾經有平埔族人活動的足跡。高雄市甲仙、阿里關、小林、六龜等地區,目前仍有4、5座公廨,見證時代的變遷,仍保存完整的信仰,是大武壠族值得驕傲的地方。   

       五里埔    

 

小林文物館

建築物主體(北棟)建物,共二層樓,一樓為文物常設展區、迎賓大廳、服務台以及小林文創商品販賣區;二樓為文創教室、平埔文物典藏圖書室及休憩區,目前常設展以小林村的故事與文化為主,並在一樓大廳放置小林村的模型,是一個介紹小林村與環境教育最合適的場域,也是小林村重要的資源之一。

小林村紀念公園

小林村紀念公園佔地約1.7公頃,近八成規劃為綠地,建構如昔日小林村接近自然林帶的意象。園區結合文化、歷史與生態景觀,呈現小林村原本的綠帶樣貌。此外,公園內並種下181棵紅花風鈴木,每棵樹代表一個罹難者家庭,藉由紅花風鈴木紀念公園的景象,為到訪者與村民帶來活力與希望。

小林會館

2層樓的建築物,一樓為合法營業餐廳,可容納100用餐,以在地食材為主,研發出來的小林風味餐與各式套餐,可供遊客選擇;二樓為會員制住宿空間,可住32人,110年連結相關資源,於住宿空間作彩繪主題,增加住宿空間的特色與吸引力,房務培訓更與漢來大飯店合作,進行房務管理,提供最好的服務。

小林風味餐廳

日光小林與五里埔,都有提供風味餐的場域,都可容納100人,109年邀請瑪家穀倉的顧問,培訓符合在地的風味餐料理,盤點完在地食材後,再進行料理,再慢慢調整味道、菜色、味道等,最後進行擺盤、出餐順序、禮儀的培訓,現在有套餐與自助式兩種型式,可供遊客選擇。

小林文物館

   建築物主體(北棟)建物,共二層樓,一樓為文物常設展區、迎賓大廳、服務台以及小林文創商品販賣區;二樓為文創教室、平埔文物典藏圖書室及休憩區,目前常設展以小林村的故事與文化為主,並在一樓大廳放置小林村的模型,是一個介紹小林村與環境教育最合適的場域,也是小林村重要的資源之一。

 

 

小林村紀念公園

小林村紀念公園佔地約1.7公頃,近八成規劃為綠地,建構如昔日小林村接近自然林帶的意象。園區結合文化、歷史與生態景觀,呈現小林村原本的綠帶樣貌。

此外,公園內並種下181棵紅花風鈴木,每棵樹代表一個罹難者家庭,藉由紅花風鈴木紀念公園的景象,為到訪者與村民帶來活力與希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小林村紀念公園

小林村紀念公園佔地約1.7公頃,近八成規劃為綠地,建構如昔日小林村接近自然林帶的意象。園區結合文化、歷史與生態景觀,呈現小林村原本的綠帶樣貌。

此外,公園內並種下181棵紅花風鈴木,每棵樹代表一個罹難者家庭,藉由紅花風鈴木紀念公園的景象,為到訪者與村民帶來活力與希望。

 

 

 

 

小林會館

2層樓的建築物,一樓為合法營業餐廳,可容納100用餐,以在地食材為主,研發出來的小林風味餐與各式套餐,可供遊客選擇;二樓為會員制住宿空間,可住32人,110年連結相關資源,於住宿空間作彩繪主題,增加住宿空間的特色與吸引力,房務培訓更與漢來大飯店合作,進行房務管理,提供最好的服務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小林風味餐廳

日光小林與五里埔,都有提供風味餐的場域,都可容納100人,109年邀請瑪家穀倉的顧問,培訓符合在地的風味餐料理,盤點完在地食材後,再進行料理,再慢

慢調整味道、菜色、味道等,最後進行擺盤、出餐順序、禮儀的培訓,現在有套餐與自助式兩種型式,可供遊客選擇。

 

 

 

 

Copyright©2021 All Rights Reserved.